「骨語」觀後感

 
 
 
 
 

 一、重點誤的感想
  1、明星臉
   「骨語」這齣劇中的女法醫由張齡心所飾,而張齡心最為人熟知角色--瑯琊榜1裡的夏冬
   這是網路上找來的照片,這兩位女星都還是長髮

   張齡心演出這劇時是短髮(男生頭),A-Lin這陣子也是以短髮(男生頭)出現在螢幕前…



  2、這齣劇看得很過癮,像是「屍蠟」這個東西,還做出道具拍攝(楓糖很認真的看那個道具)
  還有兩個單元涉及屍體「加速」腐敗,容易讓法醫誤判死亡時間(以前接觸到比較多的是「延後」屍體腐敗速度)
  其中一個想筆記下來的,因為和蘭花的養殖有關

  這個案件起因於買來的蘭花盆栽裡,出現了人類的骨骼
 



 養蘭花要用腐敗的動植物?楓糖從小對植物沒轍,不知道這說法準不準確,谷歌了半天只知道養蘭花最好使用腐殖土。
 



 
 二、認真的感想
 楓糖從今(2018)年三月的水泥封屍案,得到一個結論:毀屍滅跡是需要專業學問(包括王水)
 而這齣「骨語」(故事根據中國首席女法醫王雪梅30年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改編),其中有一個單元剛好趕上分屍案。
 簡述案情:有屍塊被丟棄,隨著找到的部分,辨識出死者是何人,經過一連串搜查和偵訊過程,最後發現兇手是死者生前一直看診的外科醫生。 
 

 
 
 
 分屍者一定兇殘嗎?
 不一定。只是這個故事剛好印證楓糖的觀點,毀屍滅跡需要專業學問。
  
 
 我們再把話題拉遠一點點,殺人後要處理屍體,對吧?
 因此可以這麼說:殺人的標準流程中,有一個環節叫做毀屍滅跡。

 毀屍滅跡的方法有很多,分屍是其中一種。
 綜上所述:分屍在某種程度上,是殺人過程中的必然。
 
  
 
 既然分屍在某種程度上是殺人過程中的必然,那麼…如果殺人者的刑期不會因為殺人手法而有所差別,又為何要對毀屍滅跡的方法而有所區別呢?
 
 
 一定會有人這麼說啦:妳又沒碰到過,當然能說的這麼輕鬆,如果妳的親朋好友發生這種事,妳絕對不會這樣想。
 好,那假設是楓糖自己碰到分屍的情形…呃,想反問一下: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被分屍?
 1、死前:天吶,痛死了,這是折磨和虐待啊!我希望那個這樣對待我的人,能夠得到同樣的下場!
 2、死後:啊我都死啦,沒知覺啦,沒差了。
 
 
 囉囉唆唆這麼多,其實楓糖的重點如下: 
 Q:分屍一定是喪心病狂嗎?
 A:不一定。
   
 Q:分屍是否需要加重刑期?
 A:如果是死前肢解人體,這是重傷害+虐待,絕對贊成加重懲罰;如果是死後分屍,其實跟殺人沒差,沒有加重懲罰的必要。
   
 Q:如何抑制分屍案?
 A:基本上,沒有殺人案,就不會有分屍案;這個問題的本質應為「該如何有效止殺人事件」

   
 
 
 話說,連劇中這麼專業的外科醫生犯罪最後都被逮捕…那麼,楓糖認為這世界並沒有「完全犯罪」的存在,除非這個犯人作案的時候,神探和法醫剛好都不在。
  

 
 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17 NOV 10 巴塞隆那--畢卡索(蘿莉控)

緊急審訊室(第三季) 重點誤觀後感

2024 JUL 05-06星野渡假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