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叫我分享上課趣事,那就寫一點吧--科學、偽科學與 假新聞的糾結?

 無圖,乾文一篇
 
 


 
 楓糖這次參加的是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(臺北福華飯店旁)開辦的課程,名稱為「趨勢導讀」
 當初選課時心想:這麼無聊的課,應該沒什麼人想上吧?搞不好開不起來。
  
 
 等正式開課時,班導:「這門課算是通識課程,當初的構想只是雜誌導讀,人不多的話開在圖書館就好,沒想到有一千多個人報名,只好用最大的200人教室分5期上課…」
  

 
 兩天課程只有四堂課,每堂課大概三小時
 對楓糖而言,第一天的兩位講師都很有趣
 印象最深的就是假科學、偽新聞這門課
 講師是科學人雜誌的副總
   
 
 偽科學、假科學新聞比比皆是,不幸的是:這些假新聞轉發、轉分享的次數會比真新聞來的多;而臺灣這麼多新聞媒體,卻沒有一個科學記者;然後一家發佈新聞,其他家跟著抄。
 講師又問:「在場各位從什麼時候不讀科學的?」
 高中以後…
 「高中?!有些人根本國中就沒讀了啦!」
 (也對啦,國中沒讀好,考完就還老師)

 

 接著介紹(部分)假新聞的類型:
 1、理論錯誤
 講師有張新聞畫面的投影片,標題:「重力加速度!四樓砸磚,等同260公斤重量」
 他很感慨:「這個我真的看不懂,不知道這個公斤是從哪裡算出來的。」
 (模糊的記憶中,那個公式算出來不是重量啊!)
 (問了谷歌,原來記者的計算方式「重力+速度」=260公斤)
  

 2、關係錯置:混淆數據比例或灌水,甚至倒因為果
   像吃烤過的吐司會致癌,但沒提到需要多少劑量;如果吃烤過的吐司會致癌,一天至少要吃到二百片。請問,有多少人一天會吃二百片烤吐司? 

 
 3、不懂保留:以過於篤定的口吻報導尚未定論的事件
 老師舉了一個例子:「為了漂亮會敷面膜,有些面膜很貴,你們今天在這,我不只會救你們的命,還會救你們的荷包!有的面膜標榜含有植物性EFG,欸,我們是動物耶!把植物的幹細胞放在臉上做什麼?植物的構造不是細胞壁嗎?」
 接下來又提到膠原蛋白。
 因為蛋白質的消化過程是先將它分解成胺基酸,再重新組成蛋白質,所以吃下膠原蛋白不見得會再重新組成膠原蛋白
 (好吧,我以後不再喝了)


 4、多重災難:因為層層轉譯的關係,導致報導內容與原文差異甚大
 講師:「橡膠製產品,像是橡膠手套、奶嘴會致癌,這篇文章提到一個專有名詞(一種化學物質),看起來很厲害,但是它是指把這些東西『吃下去』會致癌,你們會把這些東西吃下去嗎?」 
  
 
 5、忽冷忽熱:一下這樣、一下那樣
  這種有時候說有益、有時候說有害,通常都忽略「劑量」
 
 
 6、置入性行銷
  講師舉了一個廠商為例
  https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505654 
   H20把氧去除後,是氫氣,不是氫水
  那臺機器一萬二,真的可以把錢省下來


 
 7、便宜行事:找一張圖片直接下標題
  圖在這
  例如一隻北極熊屍體,搭配全球暖化。
  講師:「北極熊會死亡有很多原因,牠有可能是疾病無法進食餓死的,總之有很多原因造成的,但是為什麼這篇報導的結論會是全球暖化?」
  類似的例子還有石虎,石虎瀕危沒錯,但是真的是路殺造成的嗎?不開馬路牠們就不會滅絕嗎?
  
 
 
 
 講師還說了一個救命的案例
 一個在新竹任教的教授,他住南庄,有天很晚回家,一個不小心把車開下山谷。
 山谷有溪流,不擔心飲水;教授受傷失血,為了保溫,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。但是手機毀損,無法求救。
 接下來開始估算「多久後會有人發現他失蹤」
 因為工作經常到處跑,估算48小時候才會有人發現他不見了;他還估計搜救時間大概需要24小時;所以至少72小時後才會獲救。
 教授找遍汽車,只找到一罐紅鷹牌海底雞
 講師:「海底雞是蛋白質,然後還有油脂,符合人類進食所需要的養份。」
 然後教授將海底雞分成九等分來進食。

 講師:「分成九等份,這個很重要耶!因為像我就沒有想到這麼多,肚子一餓可能就全部吃掉了!」
  
 教授很幸運,失蹤24小時後妻子發現,在第3x小時獲救,所以海底雞還有剩。送醫之後,基本沒有太大的事情,只是白血球飆到很高。
 這件事報導出來後,紅鷹牌還送了一箱給教授。
 (所以開車的人,可以在車上多放一個罐頭保命)
 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71205/1066558.htm

  
 
 最後進入「你發問,我送一本雜誌」的環節
 同學1:「科技能夠解釋所有的事情嗎?那金字塔該怎麼解釋?」  
 (這題楓糖自己有解答:科技只能解釋現有科技以內的事情)
 講師的回答是很肯定的模糊:科技的確無法解釋所有的事情,金字塔,欸對,這種無法解釋的事情本來就是科學家要去研究、找出答案。但是就像你問科學家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鬼?他一定只能跟你說:「以現有的資料和證據,我沒有辦法跟你說有。」
 
 
 同學2:「…(能源問題)…老師,您贊成臺灣使用哪種方式發電?」
 講師:「每種發電方式都有利有弊,但我贊成漲價,一但電價上漲,所有人都會開始節約用電,被浪費的電力被省下來,有些問題可以被解決…所以,我就不適合作官,這個一定不會成功的。」
 
   
 整堂課講師以輕鬆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為範例,讓楓糖全神貫注於課程中,並讓楓糖這個從國中就沒讀科學的人做了一個決定:一定要去找這本雜誌來看!
 (這已經是很有理智的決定了,課程剛結束的時候,楓糖是決定訂來看咧!因為不方便收實體郵件才打消這個主意。)

 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17 NOV 10 巴塞隆那--畢卡索(蘿莉控)

緊急審訊室(第三季) 重點誤觀後感

2024 JUL 05-06星野渡假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