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OCT 23 金字塔
今日的行程,就是看各種不同的金字塔
上午看到的種類,因位置較遠,相對比較少有團體前往
首先是地點1的階梯金字塔
孟菲斯,這個地點是看石像--拉姆斯二世巨大石像
它的身體上有相當多「國王的名字」
地點3:彎曲的金字塔
地點4(就在地點3附近),號稱比例最美的金字塔
金字塔目前是個謎樣的建築物,如何建造?功能為何?尚待學者努力幫我們解謎。
而我們的導遊阿巴斯在講解的時候,偶爾使用「提問法」讓大家思考。
地球上不是只有埃及才有金字塔,在中美洲、南美洲也有類似建築物,而且在埃及南方的國家--蘇丹,也有八十幾座金字塔,大家可以想想,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。
早期的資訊指向它是陵墓、或是墓碑的功能,但經考證後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首先邏輯上說不通:會有人將自己的陵墓放滿值錢陪葬品後,立一個超大的墓碑,昭告世人趕快來偷嗎?
在鄰國蘇丹也有金字塔的情況下…楓糖覺得比較合理的解釋:蘇丹國王重金禮聘相關工程人員或團體,長途跋涉到自己的國家來蓋相同的建築。如果這位建築師是專門設計帝王的陵墓,他還有機會活著嗎?
在鄰國蘇丹也有金字塔的情況下…楓糖覺得比較合理的解釋:蘇丹國王重金禮聘相關工程人員或團體,長途跋涉到自己的國家來蓋相同的建築。如果這位建築師是專門設計帝王的陵墓,他還有機會活著嗎?
其次,在埃及南部有個稱為「帝王谷」的地方(後面的行程有走到),挖掘出非常多帝王的墓穴及陪葬品(像是圖坦卡門的金頭套),而一個墓穴的基本元素:壁畫、棺木、陪葬品,金字塔不具備任何一項,一個字:「空」。
金字塔內部
那麼為什麼金字塔會蓋成這種型狀?因為在法老時期,三角型代表能量。(另外要科普一下,金字塔不是只有四個面,而是八個面,但只有在特定時間、特殊光照條件和角度,才能看出來。)
接下來要談到金字塔選址原則。在法老時期的埃及人認為:尼羅河將埃及分為東岸和西岸,東岸是活人的世界,西岸是死人(死後)的世界,所以金字塔和帝王谷皆位於尼羅河西岸。
大方向已確定,那麼法王們是怎麼選擇地點?
後來有學者想到,金字塔的位置會不會是對應天上的星星?
鑑於現在發達的科技,把金字塔的位置和四千年前、五千年前的星盤比對,發現對不上…再往前追溯,一直到10050年前,這兩者的位置才對得上。(金字塔有可能是一萬多年前的建築物?)
鑑於現在發達的科技,把金字塔的位置和四千年前、五千年前的星盤比對,發現對不上…再往前追溯,一直到10050年前,這兩者的位置才對得上。(金字塔有可能是一萬多年前的建築物?)
阿巴斯還提供其他看法,像金字塔是(地面上和)天上的對映,有團員理解了,金字塔的位置是天上的鏡像;若還是很難明白這個意思,這張照片應可以解釋上述的觀點。
照片中位於天花板的倒立金字塔,是存在於天空之上的原物,而地面上的金字塔,只是它的倒映(鏡像)
照片中位於天花板的倒立金字塔,是存在於天空之上的原物,而地面上的金字塔,只是它的倒映(鏡像)
楓糖是個思考路逕比較歪的人,在聽到「能量」、「星星」的時候,心裡就有了答案:「腦公,我覺得金字塔很像『基地台』耶!它在傳送和接收來自星星的能量。」
貓先生意外地贊成我的觀點。
以致於下午來到吉薩金字塔區,那裡有三個大小不一、位置相近的金字塔,楓糖:「為什麼這三個基地台要蓋這麼近?訊號會比較強嗎?」
貓先生:「這就是各家電信業者搶蓋基地台。」
金字塔大多是石灰石一塊一塊堆疊上去,但仍要認真計算大小、需要多少石塊。
其中一座比較講究,還在外面多疊一層花崗岩,但開羅沒有花崗岩,它必須從遙遠的路克索運過來。
現在運用科技,蓋房子不過是2、3年的事,在沒有高科技的法老時期,一座金字塔總不可能在一年內完工吧?切石塊、搬石塊、運石塊,當時蓋金字塔絕對有完整的產業鏈,可供本國及他國建設,產值可能上看好幾個GDP或GNP。
現在運用科技,蓋房子不過是2、3年的事,在沒有高科技的法老時期,一座金字塔總不可能在一年內完工吧?切石塊、搬石塊、運石塊,當時蓋金字塔絕對有完整的產業鏈,可供本國及他國建設,產值可能上看好幾個GDP或GNP。
少數金字塔有開放入內,通道很窄,差不多就是兩個人擦身而過;高度很矮,要蹲著走…楓糖每次想偷懶、讓大腿休息一下,愈走愈高,然後頭就會撞到通道上方。
金字塔其實蠻深的…可以說是入口在高處,所以往下走到平地,再往上走回來;通道小、人又多,空氣相對不好,但體感相對涼快。
這座金字塔的內部相對寬闊,還有一位工作人員在管理,就有團員請工作人員幫忙拍照。(要付小費的唷!)
每個有走入金字塔內部的團員,都鐵腿2-3天。(一般走路無感,上、下遊覽車時很有感)
不知道是誰跟小販講好價格:坐在駱駝上拍照,1美金
那裡其實不大,走一圈大概5分鐘,主要是拍照花時間
因動線規劃關係(不能從入口往回走),只能從出口繞點路走回停車場,但楓糖想去洗手間,這裡的洗手間還要15埃磅(公定價是10埃磅),反而因此拍到不錯的照片
來說說埃及最常聽到的兩個數字:10埃磅和1美金。
10埃磅是上洗手間的公定價,而基本上只有在開羅的商場、博物館、機場,上洗手間不用付小費,離開大城市後到各景點、休息站的洗手間,統統要付小費(使用者付費的概念)。
換個角度想,有人管理的洗手間,品質會比較好。
對楓糖來說,出去玩上洗手間都是練習深蹲的好時機,只要馬桶蓋沒有腳印、馬桶有沖乾淨無殘留物、地上沒積水、無濃厚氣味,都是乾淨的洗手間,所以10埃磅的小費並不貴,而且還提供面紙。
哦對了,臺灣雖然無法直接兌換埃磅,要帶美金到埃及兌換,但折算一下,1埃磅差不多就是1臺幣。
接著是1美金,各攤販都會用英文喊1美金1美金來吸引觀光客的注意,但通常1美金就是最低價;如果到了攤位看上其他物品,買東西要殺殺價,有看過攤販直接反問對方how much?這時候可以好好「討論」價格,殺到覺得值得就可以。
如果1美金覺得ok,但不想付美金呢?可以付埃磅,但是匯率由賣家說了算,楓糖聽過40埃磅基至50埃磅。
埃磅對美金匯率變化波動太大,對埃及商人來說,應該是真心想拿美金;但埃及銀行不接受「1元美鈔」的匯兌,導致在觀光客多的地方,都會有商家請我們的伊倫或阿巴斯問問團員,有沒有人想把手上的大額美鈔(10元或20元)換成小額美鈔?
在臺灣換美金,1元美鈔會限制兌換張數(斗六和新營的臺銀都有限制,不清楚臺北的情況;機場1元美鈔數量一定比較多,但匯率不太好),但跟這些商家換又會擔心,所以當下沒有換。
當旅程快結束時,貓先生反而想到一個觀點:如果一開始就換來付飯店床頭小費、或者跟不同地方的小販買東西,其實也還好,一種取於當地、用於當地的概念。(埃及換來的都用光,把臺灣換的保留起來,也不用擔心回臺灣換不回來)
回程的時候,還碰到塞車,一動也不動的那種
阿巴斯說,可能前面有重要官員經過,所以交通管制。
留言
張貼留言